当前位置:东捷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进展报告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进展报告3篇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进展报告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 全国网吧和网络游戏管理工作协调小组 随着我国互联网使用日益低龄化、便捷化,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进展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进展报告3篇

篇一: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进展报告

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

 全国网吧和网络游戏管理工作协调小组

 随着我国互联网使用日益低龄化、便捷化,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直至成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中央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政策法规,近年来,学校和家庭不断加大对未成年人上网监督和管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未从根本上缓解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日趋严峻的态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网瘾综合防治的批示精神,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坚持未成年人保护优先原则,努力减少网瘾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全国网吧和网络游戏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决定从网络游戏成瘾入手,实施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

 一、总体要求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的总体要求是:坚持未成年人保护优先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网吧和网络游戏管理工作协调小组作用,以预防、干预、控制网瘾为主线,加强网瘾基础研究,抓紧明确网瘾干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律地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网吧和网络游戏市场的日常监管措施,依法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减少网瘾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以分步实施为原则,科学设置近、中、远期目标。着力建立健全长效防治机制,防控治并举,预防为先,实施综合治理;着力推动向基层延伸,拓展网瘾防治覆盖范围;着力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强化家庭、学校的教育监护责任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近期目标:2012 年至 2013 年,建立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推动出台本土化预测和诊断测评系统,明确网瘾干预机构的法律地位和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落实网吧和网络游戏市场管理制度规范,加强对网络游戏研发、运营单位的引导。

 中期目标:开展网瘾防治的基础性和应用型研究,争取用 2 至 3 年时间研制有效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网瘾的解决方案;开展重点调查,为准确研判未成年人网瘾情况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对网瘾干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管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远期目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政府部门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网瘾综合防治的联动格局,有效遏制我国未成年人网瘾趋势。

 二、工作重点

 研制本土化网瘾预测和诊断测评系统。针对目前我国尚无符合国情的网瘾诊断测评量表的现状,要调动研究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各方的力量,研制本土化的网瘾诊断测评系统,防止由于文化和地域差异等原因在使用外来量表过程中而导致的误诊和误判。同时,开创性地开展网瘾预测工具的研制工作,在未成年人出现网瘾症状前进行有效的事前干预,减少网瘾危害,降低诊疗成本。

 完善网瘾综合防治制度规范。按照综合防治的要求,重点围绕网吧、网络游戏、网瘾干预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细化相关制度规范,建立健全网瘾综合防治的法制体系。要保持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高压态势,督促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切实落实各项未成年人保护措施。

 构建网瘾综合防治联动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家长、学校、社区等社会各方力量,从预防、干预、控制三方面入手,构建企业与家长、家长与学校、未成年人与社区、学校与学术机构之间的联动机制,增加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自主性,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

 改进网瘾综合防治舆论工作。基于科研成果加强科学全面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改变

 目前媒体多以网瘾的危害和个别严重案例为主的信息传播惯性,积极引导青少年关注和使用网络的正向功能。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网瘾综合防治工作机制。依托全国网吧和网络游戏管理工作协调小组,文化部牵头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网瘾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形成长效机制。

 (二)开展网瘾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和应用型研究。卫生、教育部门要依托精神卫生机构、高校等,开展网瘾防治的基础性和应用型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抽样调查,全面客观地研判我国未成年人网瘾情况,借鉴国外防治经验及做法,研制本土化网瘾预测和诊断测评系统,研究未成年人网瘾形成及发展机制,制定有效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网瘾的解决方案,提升我国未成年人网瘾综合防治的科研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强化网络游戏市场监管。文化行政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按照“三定”规定及中央编办发[2009]35号文件要求,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切实履行好网络游戏管理职责,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秩序,进一步督促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落实“适龄提示”、“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及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为未成年人健康游戏提供良好氛围。公安机关要为“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的身份验证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实名验证工作提供支持。通信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部门的认定和处罚意见,对未经许可擅自运营网络游戏和运营未经审批、审查或备案的网络游戏的网站,依照有关规定要求配合查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要对为违法网络游戏经营活动提供网络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支付机构依法进行处理。

 (四)规范网吧经营活动。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以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进一步规范网吧市场经营秩序,运用网吧市场监管平台实现网吧用户消费时长提示功能。工商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对黑网吧要做到露头就打,通信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黑网吧名单,通知并监督互联网接入服务者立即终止或暂停接入服务。发挥学校、社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上网场所服务功能,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文明上网环境。

 (五)积极预防网瘾发生。综治、教育、卫生、共青团等部门要互相配合,重视发挥学校与家庭的积极功能和社区环境的教育功能,丰富青少年的社区生活,引导未成年人科学使用网络,提高网瘾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

 (六)提高网瘾干预及控制能力。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网瘾干预机构的性质,通过立法明确设置条件和管理规定。依法建立监管制度,公布批准的从事网瘾干预服务的机构名单,对违法设立的机构要及时整治,杜绝违法执业和超范围执业。网瘾干预机构的服务涉及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应当符合《精神卫生法》的要求。

 (七)加大舆论宣传和结对帮扶力度。互联网信息办、文明办要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扩大网瘾综合防治各项措施的社会影响,营造有利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良好社会氛围。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少先队辅导员、青年志愿者以及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帮扶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健康上网的指导,结对帮扶有网络沉迷倾向的未成年人。

 (八)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卫生、教育等部门要依托各自的对外交流平台,针对未成年人网瘾防治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四、工作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对网瘾防治工作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按照方案要求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将未成年人网瘾防治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希望工程抓紧抓好。各级网吧和网络游戏管理工作协调小组要继续把整治网吧作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网瘾综合防治工作组。

 (二)加强协调配合。网吧和网络游戏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相互协作、密切配

 合,加强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传递、情况沟通,做到信息共享、行动协调,努力形成整体防治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经费保障。网瘾综合防治工作是政府履行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各部门要按职责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篇二: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进展报告

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0 年第 6 期-

 53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治理研究彭 伶1∗摘要:随着国家数字化战略的确立,信息化数字化加快推进,智能科技环境对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可以预见,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将会是长期存在的现象,是需要系统研究的课题,更是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网络沉迷、网络成瘾、网络游戏障碍等用语进行溯源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的角度予以分析,指出当前的网络形势和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应当在落实重点工作和场景控制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落实各方责任、精准治理,另一方面要把牢网络入口、内容、过程、底线各个关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关键词: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治理研究;对策建议1

  * 彭伶,法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法学会会员部副主任。智能科技时代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变成移动主导,未成年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触网更为便捷,较以往更容易深度融入网络。智能科技时代是智能化、大数据的时代。算法推荐的思路和应用已经深入到互联网应用中,精准推送使得未成年人在网络上可以获得更个性化、私人化的信息,难以抵挡网络诱惑。未成年人在拥抱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社会更多的危险与挑战。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国家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并采取多项举措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多年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2020年8月19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网络问题突出,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本文试图系统探讨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社会形势和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系统解决此问题的应对措施。一、问题的提出2020年5月13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有1.75亿未成年网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在这个庞大的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群体中,过度使用网络的情况不在少数。统计数据教育保护Jiao Yu Bao Hu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治理研究 -

 54

 - 总第 342 期表明,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比例接近10%。

 1 网络沉迷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着未成年人群体,其对未成年人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沉迷虚拟世界,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的交流方式,容易使未成年人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引发性格异化风险;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长时间注视电脑,容易造成身体机能损伤,身体素质下降。第二,使未成年人自控能力下降。长时间过度使用网络必然会导致未成年人对网络生理心理的双重依赖。特别是网络游戏带来的刺激感和即时满足、网络交友中的大胆和无所顾忌、对不适宜未成年人内容的轻易取得,都使得未成年人沉浸在虚拟世界的生活中,而对现实世界失去兴趣。网络中可以轻易开始也可以轻易放弃的特点使人自控能力下降,缺乏毅力,荒废学业。第三,影响未成年人在现实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不以真实身份示人,一方面带来的是畅所欲言、大胆表达,另一方面带来的是不真实感和缺乏信任感。且网络人际关系不稳定,往往因为一句话就可能导致网络人际关系紧张。对于很多性格偏内向的青少年,他们大部分的人际交流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网络虽然为其提供了表达自我的渠道,但也极有可能使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封闭,甚至于养成错误的人际交往模式。第四,导致未成年人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网络既是富含信息的宝藏,又是混杂的垃圾场。未成年人受自身成长阶段的影响,好奇心强、易被网络新鲜事物吸引;同时又分辨力较弱、自律性差,一旦沉迷网络难以自拔,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上有关意识形态的宣传论调和文1

  《我国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发病率接近 10% 相关诊疗规范正在制定》,载光明网, https://difang.gmw.cn/bj/2018-09/25/content_31367173.htm 。2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三科(物质依赖科)

 2019 年共接诊约 3500 位物质依赖患者,其中大部分是网络沉迷、游戏成瘾和酒精依赖患者,青少年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的越来越多。化输出,极易模糊甚至扭曲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网络上暴力、恐怖、色情、欺诈等大量负面信息也会直接淡化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第五,暗藏网络安全隐患,诱发网络犯罪。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加之未成年人自我调解能力相对较差,从而引发未成年人的安全焦虑。近些年,网络恐吓、网上诈骗层出不穷,未成年人群体是某些网络犯罪团伙的重点针对目标,未成年人一旦遭遇网络恐吓、网络诈骗,往往损失惨重、难以启齿,不懂求助加之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带来引发惨剧的可能。随着网络发展,网络沉迷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网络沉迷相关研究也成为迅速发展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法学、心理学、传播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多个学科,研究重点涵盖网络沉迷的界定、分类、测量、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然而在实践中,网络沉迷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何应对网络沉迷一直是个难题,亟待解决。二、网络沉迷、网络成瘾、网络游戏障碍等用语研究溯源(一)国内研究目前学界对于“网络沉迷”与“网络成瘾”的使用是比较混乱的。就中文字面意义看,网络沉迷与网络成瘾并不等同。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认为,当网络使用过度、沉迷网络发展到网络成瘾时,无法自控甚至引起大脑结构改变后就可以认为是一种疾病,必须接受治疗和干预。

 2 但网络沉迷是否会导致器质病变,在医学界并未达成一致意见。2008年底,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牵头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出台,明确将“网络成瘾”列为“精神疾病”治疗范畴,并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0 年第 6 期-

 55

 -将诊断“网瘾”标准化。

 1 2009年,卫生部《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否定了将“网络成瘾”作为临床诊断的精神病,认为目前“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不应以此界定不当使用网络对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2 在该征求意见稿中,将网络使用的情况分类为“网络使用正常”和“网络使用不当”两类。

 3 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根据《核心信息及释义》,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

 4(二)国际规定国际上对于“网络成瘾”一直以来都持观察态度,并未明确将其视为精神疾病。“成瘾”一词通常用于非医学场所,而在医学中往往用“障碍”来描述。目前,国际精神医学领域通用的诊断体系主要由《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构成。

 5 2013年5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rric Associan)出版《精神疾病1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规定,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其中一项量化指标是平均每天连续使用网络达到或超过 6 小时,而且这种症状达到或者超过了三个月。2

  刘强、王亚非:《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逻辑分析》,载《新闻界》 2014 年第 11 期。3

  从其列举的网络使用不当的表现上看,卫生部的“网络使用不当”又具体分两种情形:一是网络使用失调。一部分上网者受不适当使用网络的干扰,出现网络使用失调。表现为:可以基本完成在校学习,能与家人、同学、师长等保持基本正常的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绝大部分时间能够控制上网行为,但有时会因为无法克制住上网的冲动而影响了其它重要事情。二是网络沉迷。极少数上网者沉迷于网络,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表现为: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身体发育和健康受损,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和情绪问题,现实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恶化,与周围人交往困难、不合群。未成年人是否存在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需要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判断。4

  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 12 个月才能确诊。5

  《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 ICD-10 )诊断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在 40 个国家的 100 多个临床和研究中心实地广泛测试后,对 300 多种精神与行为障碍进行了详细分类。6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5 )中网络成瘾不属于已确定的精神疾病。同属这一范畴的还有“自杀行为”和“非自杀自残行为”等。对此,国内众多媒体关于网瘾被美精神病协会认定为精神病新病种的报道存在误解。7

  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范畴,对游戏障碍作了定义,即一种游戏行为(“数码游戏”或“视频游戏”)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 12 个月。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但并不是所有玩游戏的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活动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8

  方莹馨:《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载《人民日报》 2019 年 6 月 18 日,第 18 版。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在“需要进一步探究的状况”中加入了“网络游戏障碍”。需要说明的是,其仅将“网络游戏障碍”列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情况,而非已经确定的精神疾病。并且手册明确指出,这些研究都存在严重的样本偏差,网络游戏成瘾“缺乏定义标准”“缺乏流行病学研究”,不属于已确定的精神疾病,但值得进一步研究。

 6 2019年5月25号,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被正式作为精神与行为疾病归类于“由成瘾性行为导致的障碍”。此修订版草案本将于2022年1月起生效。

 7对于世卫组织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也有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新的《国际疾病分类》能够帮助加深人们对“游戏障碍”的科学认知,鼓励医学界增加新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医院为游戏成瘾者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当然,也有包括美国游戏产业协会、欧洲游戏开发者联合会等在内的相当一部分游戏企业表达不同意见,认为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的证据不够充足,希望世卫组织重新进行审查。

 8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治理研究 -

 56

 - 总第 342 期(三)社会学和法学范畴的网络沉迷从上述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无论是否正式列入精神疾病,作为精神疾病研究对象的网络沉迷仅指网络游戏障碍,而网络赌博、网络色情及过度使用社交媒体、过度浏览网络信息等还没有进入医学研究的视野。随着网络直播、短视频崛起,人们过度使用网络的现象越发普遍,这似乎与从医学角度所关注的网络游戏沉迷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认知一直将网络沉迷视为医学疾病,而不管是否有科学依据。由此形成了庞大的戒网瘾产业,戒网瘾产业中普遍使用的电击疗法引发严重问题,对许多孩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身心重大伤害。

 1 不幸的是,即便争议不断、谴责不断,电击疗法仍存在于实践中。

 2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是本文写作的目的。仅仅依靠医学手段显然无法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普遍性问题。网络沉迷问题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一系列网络应用的流行而产生的。十多年来,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困扰着我们。2020年8月19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该通知将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列为治理重点,与不良网络社交、低俗有害信息一并列为治理内容。实际上,不良网络社交、低俗有害信息与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三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针对低俗有害信息和不良网络社交是内容治理,而针对网络沉迷是行为治理,可以说是一体两面,治理不可完全切割开来。因此,本1

  对于戒网瘾,有些出院的“患者”则用了“地狱之行”“非人性”“丧心病狂”等批判性极强的词语来形容那段经历,一些网友表示对自己的父母完全失去信任,睡觉时枕头下藏刀;有的离家出走和家人基本断绝联系,甚至彻底失踪。《科学》杂志曾用“最臭名昭著”来形容杨永信。载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A8%E6%B0%B8%E4%BF%A1/3222816?fr=aladdin 。2

  2017 年 10 月 25 日,知乎的一篇文章《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杨永信》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文章中指出南昌豫章书院体罚、殴打甚至监禁书院里的学生。《新京报》于 11 月 3 日上午 9 点 37 分发出报道《南昌证实豫章书院曾体罚学生,学院已申请停办》。

 2019 年 10 月 5 日,网络上的又一篇文章《因为曝光豫章书院,我朋友被报复到自杀》将豫章书院事件重新翻出。

 2020 年 7 月 7 日,“豫章书院”非法拘禁案一审宣判。吴军豹、任伟强、张顺、屈文宽犯非法拘禁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

篇三: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进展报告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状况及对策的调查研究 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状况及对策的调查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

 前 言 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深入发展背景下,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广泛运用,给青少年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途径, 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

 与此同时, 当前在我国因网络成瘾导致或者利用网络实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甚至成为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另外, 有些网络成瘾的矫治也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2009 年 9 月至 11 月,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状况及对策” 课题研究。

  在我国,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 因此, 对中小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络成瘾状况的调查, 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的状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总体情况:

 总样本量:

 共发放问卷 12080 份, 回收有效问卷 11864 份。

 问卷类别:

 有效学生问卷 5325 份(小学四至六年级占 34. 0%, 初中一至三年级占 33. 6%, 高中一至二年级占 32. 5%), 家长问卷 5325 份,教师问卷 1214 份。

 其中, 学生与家长为一一对应的配对样本。

 调查范围:

 东、 中、 西部地区 10 个省(直辖市):

 北京、 上海、 广东、山东、 河南、 湖南、 辽宁、 天津、 陕西、 四川。

 样本选取:

 每省(直辖市)

 选取 9 所学校, 市区、 城乡结合部、 郊县各 3 所, 小学、 初中、 高中各三所(每省含一所职高)。

 调查方式:

 匿名填写。

 此外, 课题组对 65 家网瘾矫治机构进行了调查摸底, 并深入到 27 家机构主要对网瘾未成年人及其父母、 矫治工作人员等进行立体式访谈, 小组访谈和深度个案访谈近千人; 还面对面访谈 20 位教育学、

 心理学、 传播学、 法学、 医学、 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

  主报告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

 一、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概念和标准 1. 概念

 在我国, 网络成瘾概念和性质的界定存有争议, 对于应否使用“网络成瘾” 这一概念, 也有不同观点。

 目前, “网络成瘾” 被媒体广泛使用, 为社会公众熟知或者认同, 成为约定俗成的用语。

 本次调研发现,80. 5%的父母和 94. 8%的教师认同“网络成瘾” 概念。

 因此, 本报告仍然使用“网络成瘾” 这一说法。

  通过理论研究的梳理和实证调查, 课题组认为,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是指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造成身心健康问题和社会功能损害的网络使用状态。

 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是不是新型精神疾病的观点存在严重分歧。

 迄今为止, 网络成瘾还没有被权威机构正式界定为医学疾病。

 因此, 本报告从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状态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的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

  2. 标准

 课题组参照目前广泛使用的美国教授金柏利· 杨的 8 题问卷, 并根据试测结果, 设计了以下 8 个问题:

  (1)

 不上网的时候, 我也经常想着上网的事。

  (2)

 总是觉得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满足。

  (3)

 自己也想要减少上网的时间和次数, 控制对网络的使用, 却很难做到。

  (4)

 如果减少了上网时间或停止上网, 会感到不知要做什么, 或者焦躁不安甚至很恼火。

  (5)

 当我心情不好或者感到紧张焦虑时, 首先想到放松自己的方式是上网。

  (6)

 我向家人隐瞒了自己的上网时间或者经常上网的情况。

  (7)

 上网对我的学习或者生活造成了明显的不好的影响。

  (8)

 经常出现本来只想上一会儿, 结果却在网上呆了很久的情况。

 上述 8 个问题中, 前5 个问题调查的是上网的主观感受和渴望的状态,是网瘾判断的充分条件, 后 3 个问题是上网造成的客观结果, 是网瘾判断的必要条件。

 当上述 8 题中, 有 5 个题回答“是” , 并且后 3 个问题中至少有一个回答“是” 时, 判断为网络成瘾。

 二、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现状

 1. 在网络成瘾的规模和分布方面, 网瘾未成年人约占未成年人网民的 6. 8%, 城乡 结合部比例最高, 男性未成年人网瘾比例高于女性未成年人, 初中二年级增幅最大

 网瘾未成年人约占未成年人网民的 6. 8%。

 在本次调查的未成年人中,网民约占 73. 5%, 网瘾约占未成年人网民的 6. 8%, 其中程度较重的约占 1. 4%(平均每次上网 5 小时以上, 或者经常因深夜上网而睡眠不足)。

 在专家访谈和对网瘾矫治机构的实地调查中也发现, 重度成瘾者所占比例并不高。

 部分矫治机构的负责人和专家认为, 以网瘾名义在矫治机构接受矫治的未成年人中 70%不属于网瘾。

 这表明,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比例可能被夸大了。

 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 需采取更为严谨的态度。

  城乡 结合部的未成年人网瘾比例最高。

 城乡 结合部学校的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比例为 7. 8%, 高于郊县(6. 9%)、 市区(5. 8%)。

 实地调查发现, 城区网吧管理比较规范; 在城乡结合部和郊县, 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等违法经营情况严重。

 “黑网吧” 屡禁不止, 在城区, 其经营地点向居民楼、 偏僻小巷等地方转移; 在乡 镇和农村, 大多采取家庭式、 作坊式经营模式, 收费低廉且提供简单食宿, 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男性未成年人网瘾比例高于女性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网民中, 男性未成年人(9. 0%)

 网络成瘾比例较女性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比例(4. 8%)约高 4. 2 个百分点。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 到网瘾矫治机构矫治的绝大多数是男性未成年人。

  网瘾比例在初中二年级增幅最大。在未成年学生网民中, 高一 (9. 1%)、高二(7. 8%)

 和初二(8. 7%)

 学生网民的网瘾比例都超过了总体平均水平, 其中, 初二网瘾学生比例大幅上升, 由初一的 4. 4%上升到 8. 7%。

 实地调查发现, 到网瘾矫治机构接受矫治的学生中, 初二到高二的学生最多。

 ? 2. 在上网地点、 方式和内容方面, 网瘾未成年人更常在网吧上网和用手机上网, 更多使用网络的娱乐功能, 43. 5%每天玩网络游戏超过2 小时, 8. 2%主动查找过网络色情内容

 更常在网吧上网。

 网瘾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41. 9%)、 在朋友同学家上网(19. 4%)

 的比例分别比非网瘾者高 24. 4、 4. 6 个百分点, 在家中(64. 7%)、 学校(13. 2%)

 上网的比例要低于非网瘾未成年人。

 这表明, 网瘾未成年人更常在缺乏成人有效监管的地方上网。

 实地调查中, 很多网瘾未成年人表示更愿意去网吧上网, 因为家里没气氛, 而网吧很自由, 有很多朋友在一起。

  更常使用手机上网。

 调查数据显示, 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15. 2%, 仅次于在家中上网的比例(41. 0%); 其中, 在未成年学生网民中, 职业高中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 为 52. 9%, 高于普通高中(36. 7%)、 初中(22. 3%)

 和小学中高年级(9. 9%); 在农村地区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 (32. 4%), 高于城乡结合部 (29. 1%)和城市的城区(24. 3%)。

 网瘾未成年人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 39. 1%,比非网瘾未成年人高 13. 0 个百分点。

 这表明网瘾未成年人更常使用手机上网。

 更多使用网络的娱乐功能, 尤其是网络游戏。

 网瘾未成年人上网最常做的事是聊天(82. 2%)

 和玩游戏(77. 5%), 较非网瘾未成年人均高出 20 多个百分点。

 网瘾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每周四次以上的比例为35. 8%, 比非网瘾未成年人的比例高 24 个百分点; 网瘾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玩网络游戏 2 个小时以上的比例为 43. 5%, 比非网瘾未成年人的比例高 30 个百分点; 网瘾未成年人较少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仅为16. 6%。

 访谈中发现,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多数是网络游戏成瘾。

 更多接触网络色情内容。

 近四成(38. 5%)

 未成年人网民看过网络色情内容; 其中 58. 8%的网瘾未成年人无意间看过网络色情内容, 较非网瘾未成年人高 23. 6 个百分点, 8. 2%主动查找过网络色情内容, 较非网瘾未成年人高 6. 8 个百分点。

 访谈中, 一位父亲忧心忡忡地说:“晚上去网吧找孩子, 当推开一个个网吧里的小包间时, 看到的情形

 触目惊心, 孩子们简直是照着网上的视频在表演” 。

  3. 在学习和生活方面, 网瘾未成年人更不喜欢学习, 成绩较差, 对现实更不满, 对未来更悲观

 更不喜欢学习, 成绩较差。

 网瘾未成年人不喜欢学习(17. 9%)、 感觉学习负担重(42. 8%)

 的比例均较非网瘾未成年人高十几个百分点。学习成绩下等和中下等的未成年人网民中, 网瘾比例分别是 18. 8%和14. 6%, 远高于总体水平(6. 8%)。

  对学习、 生活的满意度更低。

 网瘾未成年人对学习状况、 身体状况、生活能力感到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 62. 6%、 30. 4%和 28. 6%, 对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社区环境感到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 18. 8%、 30. 2%、28. 2%, 均较非网瘾未成年人高十几个百分点。

  对未来更悲观。

 网瘾未成年人对未来很乐观(23. 0%)

 和比较乐观(51. 8%)

 的比例均低于非网瘾未成年人(34. 9%、 55. 5%), 对未来不太乐观(21. 0%)

 和很不乐观(4. 3%)

 的比例则明显高于非网瘾未成年人(8. 7%、 0. 9%)。

  4. 在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方面, 网瘾未成年人人际关系相对较差,与父亲关系不良的情况突出, 与父母的交流、 共同活动相对较少

 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相对较差、 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网瘾未成年人与父亲(11. 7%)、 母亲(7. 1%)、 老师(5. 5%)

 和同学(4. 0%) 关系不好的比例, 以及感觉父亲(31. 4%)、 母亲(20. 0%)、 老师(27. 0%)和同学(18. 3%) 不了解自己的比例均高于非网瘾未成年人; 愿意与父亲(14. 5%)、 母亲(27. 0%)

 说知心话的比例较非网瘾未成年人分别低 13. 0 和 22. 8 个百分点; 把知心话藏在心里跟谁都不说的比例(19. 1%)

 比非网瘾未成年人约高 10 个百分点; 经常(11. 2%)

 或有时(63. 2%)

 感到孤独的比例也高于非网瘾未成年人(6. 2%、 51. 6%);感觉与首次见面者轻松交谈很不容易(8. 9%)

 或不容易(19. 4%)

 的比例高于非网瘾未成年人(4. 5%、 15. 0%)。

 亲子关系不良, 与父母交流及共同活动少。

 网瘾未成年人父母表示与孩子关系不融洽的比例为 8. 6%, 高于非网瘾未成年人(3. 3%); 平时与孩子不交流或者极少交流的比例为 6. 7%, 有少量交流但不深入的为 45. 9%, 而在非网瘾未成年人家庭中, 二者的比例分别为 0. 9%、

 31. 9%; 从不与孩子一起玩游戏(40. 9%)、 从不与孩子一起使用电脑或者上网(39. 1%)、 从不与孩子一起运动健身(27. 1%)、 从不与孩子一起谈论感兴趣的事情(18. 5%)

 的比例均较非网瘾未成年人父母高出 10 个百分点左右。

 与父亲关系较差, 父教不当或功能缺失现象突出。

 网瘾未成年人(11. 7%)

 与父亲关系不好的比例较非网瘾未成年人(2. 9%)

 高 8. 8个百分点, 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人网瘾比例为 9. 8%, 超过总体水平。

 调研中, 许多网瘾未成年人的父母表示, 孩子基本都是母亲管; 出现偏差行为后, 父亲的管教方式往往比较粗暴, 致使孩子与父亲的冲突多。

 5. 在教育方面, 网瘾未成年人的父母更多采取粗暴、 溺爱或放任的教育方式, 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上网行为疏于监督和指导

 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采取粗暴、 溺爱和放任的教育方式的家庭,未成年人网瘾比例分别为 17. 9%、 11. 5%和 8. 4%, 均大幅超过总体平均水平, 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的家庭未成年人网瘾比例(4. 9%)

 低于总体水平; 70. 1%网瘾未成年人父母表示, 孩子对自己平时的教育不接受, 或者即使接受也没有行动, 而非网瘾未成年人的比例为 43. 5%;57. 4%的网瘾未成年人因上网问题而与父母等长辈发生过争执, 较非网瘾未成年人高出 40 个百分点。

 父母对子女的上网行为疏于监督和指导。

 父母不上网的未成年人网瘾比例 (8. 4%)高于父母上网的 (5. 7%); 家里不能上网的网瘾比例 (7. 7%)高于能够上网的(6. 3%); 家中电脑放在子女卧室的网瘾比例(8. 0%)高于电脑放在父母卧室(5. 9%)

 或客厅(7. 3%)

 的; 反对(9. 9%)

 和放任(11. 3%)

 子女上网的网瘾比例远远高于支持并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家庭(1. 7%)。

 访谈中也发现, 有些父母对子女上网干什么一无所知, 甚至连子女夜里偷偷溜出去上网也毫无察觉。

 有一位中学生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上网, 几个月后才被家长发现。

 父母和教师缺乏正确使用网络的指导能力。

 网瘾未成年人认为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水平比父亲高(63. 3%)、 比母亲高(69. 9%)、 比老师高(20. 2%)

 的比例均比非网瘾未成年人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73. 2%的网瘾未成年人父母没有参加过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培训, 58. 4%未对孩

 子进行如何使用网络的教育, 比例均高于非网瘾未成年人父母。

 63. 9%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培训, 29. 6%表示虽然参加过几次, 但内容空洞。

 6. 在网络成瘾的性质、 原因和矫治方面, 多数父母和教师认为网瘾是心理问题或不良习惯, 主张采取家庭教育和心理治疗的方法戒除网瘾, 父母更倾向于将网络成瘾归结为外部因素 多数父母和教师认为网瘾是心理问题或不良习惯。

 未成年人的父母和教师对网络成瘾的性质有不同的理解, 33. 9%的父母认为网瘾是心理问题, 33. 1%认为是不良习惯, 26. 9%认为是教育问题, 仅 4. 8%认为是精神疾病; 43. 0%的教师认为是不良习惯, 33. 8%认为是心理问题,15. 4%认为是教育问题, 6. 4%认为是精神疾病。

 网瘾未成年人父母更倾向于将网络成瘾归结为外部因素。

 他们认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首要原因是网吧监管不严, 允许未成年人进入(52. 2%), 其次是未成年人的生活没有目标, 上网只是为了消耗时间(37. 6%), 第三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37. 3%); 非网瘾未成年人的父母则认为首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51. 1%), 其次是网吧监管不严, 允许未成年...


推荐访问: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进展报告 未成年人 进展 环境整治

热门排行

对党组领导班子的总体评价4篇

对党组领导班子的总体评价4篇对党组领导班子的总体评价 对XX单位党委领导班子的整体评价一、团结民民主方面:班子成员能够够树立大局意识,团结协协作,有较强...

基层风气专项整治讨论辨析5篇

基层风气专项整治讨论辨析5篇基层风气专项整治讨论辨析 >才智 228政法精英TheEliteofPoliticalandLaw浅析如何纠治发生在基层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张会敏 

列为发展对象党员群众意见9篇

列为发展对象党员群众意见9篇列为发展对象党员群众意见 第1页共4页党员发展对象考察意见评语33篇 党员发展对象考察意见评语11 1、该同志自进入入党培养考察以...

党支部基本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5篇

党支部基本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5篇党支部基本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安排,县委...

如何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4篇

如何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4篇如何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我们要增强先进性意识,明确先进性目标,实践先进性要求,树立先进性形象。以下是...

专项整治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9篇

专项整治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9篇专项整治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XXX公安局教育整顿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整改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一、总体目标二、整治内容、措施及目标(...

2022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榜最新出炉(完整)

人口密度(densityofpopulation)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 平方公里;人 公顷。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

个人廉洁自律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4篇

个人廉洁自律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4篇个人廉洁自律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个人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三篇 个人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021年...

2023年度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挑大梁勇登攀走在前研讨发言4篇(范文推荐)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挑大梁勇登攀走在前研讨发言近期,根据总行党委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大讨论工作安排,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

党支部基本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8篇

党支部基本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8篇党支部基本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3篇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