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7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7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 学习关于十九届六中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心得体会七篇 第一篇日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的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
关于十九届六中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心得体会七篇第 一 篇 日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 。广大青年当在回望历史中擎旗奋进,聚 “ 赶考 ” 力量,接续奋斗新征程,走好新时代的 “ 赶考之路 ” 。
树 “ 理想信念 ” 旗帜,激扬奋斗之豪情。
回望历史,一大批热血青年胸怀远大志向,坚其信念、奋其智能,以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践行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奋力扬起理想的风帆,汇聚起不畏艰辛的先锋力量。只要有斗争,就有他们毅然走向斗争、进行斗争的身影;只要国家有需要,就有他们舍生忘死、坚毅勇为的奋斗。一代代青年书写着历史长河里恢弘壮阔的史诗,彰显着青年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回望奋斗岁月,为国家发展与民族未来不懈奋斗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致敬。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将理想信念融入骨血,将奋斗之志写在旗帜上,以鸿鹄之志为指向,以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的担当为事业发展融入青 春力量,激扬豪情壮志,书写时代篇章。
树 “ 自信自强 ” 旗帜,锻造不屈之骨气。
在百年征程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作战、无畏无惧的青年身影。在长征途中,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有 5 25 岁,战士平均年龄不足 0 20 岁。从革命战争时期、发展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阶段,直至现在,一代代青年自强不息、顽强拼
搏,在 “ 正当年 ” 的年纪敢于 “ 中流击水 ”“ 奋桨而行 ” ,以实际行动和付出展现和诉说着 “ 我以我血荐轩辕 ” 的不屈斗志。这种自信自强的精神闪耀于历史,激励着青年砥砺奋进,形成巨大的 “ 能量场 ” 。广大青年干部要树起 “ 自信自强 ” 的旗帜,赓续红色血脉,传 承英雄精神,踏着先辈的足迹赓续奋斗,以自信自强的姿态步履不停、不断奋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树 “ 无私奉献 ” 旗帜,筑起有为之事业。
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青春力量的黄诗燕,毅然返乡致力于改变乡村落后发展面貌的黄文秀,为守护热土而牺牲生命的陈红军 …… 青年们坚守着心中的梦想,无私奉献于事业,担当尽责于岗位,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甘愿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一代有担当,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主动挑大梁、当主角,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在新的赶考路上做出更大的成绩,创 造更大的辉煌。
第 二 篇
1 11 月 月 8 8 日至 至 1 11 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 胜利 召开 ,会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党的十九届 六中全会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
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
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有以下几点心体体会:
一. . 党的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谱写华章。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砥砺前行,创造了伟大历史,作出了伟大贡献,践行了伟大初心使命,形成了伟大理论,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伟大经验。可以说,百年党史就是“民族复兴史”“道路探索史”“践行初心使命史”“理论创新史”“精神锤炼史”“经验传承史”,这是党史学习教育中必须牢牢把握的重点内容。
二. . 党的 百年奋斗创造了伟大历史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苦苦求索,顽强抗争。中国共产党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带领中国人 民开展了最为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最为巨大的牺牲,写下了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党史不是一般的历史,而是我们党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毅、力量、智慧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十分雄壮、十分厚重、十分感人。习近平总书记用“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精辟概括了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有了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就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中华民族就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这既科学阐明了我们党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又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前赴后继、接力推进的动态进程。正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一以 贯之的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史就是“民族复兴史”。
百年来的“民族复兴史”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正是在这种双重造就中,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铭记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走。
好新时代长征路的自觉性坚定性,奋力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
三. . 党的 百年奋斗作出了伟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 8 28 年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
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多维层面,用一系列伟大飞跃精辟概括了我们党的历史性贡献,比 如,“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等等。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三大历史性事件、三大里程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 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之治”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百年来,我们党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探索进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史就是“道路探索史”。
百年来的“道路探索史”启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
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 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我们党为国家和民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伟大贡献,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四. . 党的 百年奋斗践行了伟大初心使命
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 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在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进行抗日战争、推翻蒋家王朝,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改革开放以来,领导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进入新时代,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样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一根红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质所在。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最可靠、最伟大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
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将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谋划发展, 站在人民立场深化改革开放,着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改善民生,突出人民利益导向加强制度创新,生动展现了党的初心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史就是“践行初心使命史”。
百年来的“践行初心使命史”启示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感悟我们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伟大初心宗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五. . 党的 百年奋斗形成了伟大理论
思想就是力量,指导思想更是一个政党高高飘扬的理论旗帜。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我们党在一百年的征程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没有丝毫动摇。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完全正确的。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以其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也以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史就是“理论创新史”。
百年来的“理论创新史”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引导党员、干部系统掌握我 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伟大理论,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六. . 党的 百年奋斗铸就了伟大精神
伟大斗争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发前进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
共产党人鞠躬尽瘁、舍己拼搏,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进行了深刻阐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
篇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
篇 学习贯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心得体会篇一: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创新、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理念。
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回答了 关于发展的目 的、 动力、 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阐明了 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 价值导向、 发展模式、 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 标纲要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立足新发展阶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必须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 把新发展理念完整、 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奋力实现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 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 经过实践检验、 彰显实践伟力的科学理念 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 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 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 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 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 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 最主要的。
2015 年 10 月 ,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 习 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 创新、 协调、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 展现出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劲韧性。
实践有力证明, 新发展理念是经得起实践检验、 历史检验, 充分彰显实践伟力的科学理念。
科学引领“十三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彰显新发展理念实践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 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 正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十三五” 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经济总量突破 100 万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 1 万美元台阶,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 30%左右;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 全部脱贫, 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消除了 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取得了 令全世界刮目 相看的重大胜利。这 5 年, 北斗组网完成, “嫦娥” 登月 返回, 5G 商用加速,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 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 在 2020 年发布的全球 131 个经济体创新能力排名中, 我国列第十四位。
这 5 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 长江经济带发展稳步实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开展, 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这 5 年, 蓝天持续增多,河流更加澄澈, 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这 5 年,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
化, 增设 17 个自贸试验区, 从沿海省份扩大到中部、 东北、 西北、 西南等区域,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这 5 年, 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 10 亿人, 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不断增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 成为 2020 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我国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 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 塑造发展新优势, 为疫情防控奠定了 坚实的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基础。
有机衔接“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 标彰显新发展理念实践伟力。
新发展理念科学引 领“十三五” 时期和“十四五” 时期发展目 的、 发展动力、 发展方式、 发展路径一以贯之, 有机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 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 科学指引 。
“十三五” 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如何, 直接影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进军能否开好局、 起好步。
新发展理念直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瓶颈问题、 短板问题, 引领我们在优化结构、 增强动能、 化解矛盾、 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促使发展更加平衡、 协调、 可持续。
新发展理念不仅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还充分考虑更长时期的发展要求, 前瞻引领新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十三五” 圆满收官、 “十四五” 全面开启, 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新发展阶段, 结构性、 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 需要系统性、 针对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将持续释放发展新动力、 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 促进城乡 区域平衡发展、 产业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 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推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稳步迈进。
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彰显新发展理念实践伟力。
进入 21 世纪以来,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以往长期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格局向世界多极化加速演变, 国际博弈更加激烈;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 带来的生产力跃升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 推动世界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国际分工发生深刻变革。
同时, 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 霸权主义抬头,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 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
大变局中“危” “机” 并存。
能否做到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更好实现自身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理念是否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
在惊涛骇浪中, 我们保持战略定力,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做强自己。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
略、 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共同富裕方向, 始终做到发展为了 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崇尚创新、 注重协调、 倡导绿色、 厚植开放、 推进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与当今世界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高度契合, 是我们在大变局中顺势而为、 抢抓机遇、 抵御风浪, 赢得优势、 赢得主动、 赢得未来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 把握新发展阶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 标纲要明确:
“‘十四五’ 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 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 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 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 行动指南” 。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必须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引领作用。
引领我们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 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 站到了 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十四五” 时期,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国内外
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制度优势显著, 治理效能提升, 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 人力资源丰富, 市场空间广阔, 发展韧性强劲, 社会大局稳定, 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但也要看到,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 城乡 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生态环保任重道远, 民生保障存在短板, 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与此同时, 国际经济、 科技、 文化、 安全、 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 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只有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推进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 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协调成为内生特点、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开放成为必由之路、 共享成为根本目 的的高质量发展, 才能有效破解一系列结构性、 周期性、 体制性问题, 才能在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中育先机、 开新局,推动“中国号” 巨轮在新发展阶段乘风破浪、 行稳致远。
引领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
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新要求、 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 逆全球化趋势加剧, 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 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
我国有 14 亿人口 , 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 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 国内循环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不断上升。
进入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决定的, 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 , 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有了 清晰的路线图。完整、 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要求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 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全面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 促进城乡 区域协调发展,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从根本上破解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改善收入分配格局, 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从而有效扩大内需。完整、 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引领我们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
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 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承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标, 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 “十四五” 时期必须开好局、 起好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根本上说仍是发展问题, 而这个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 我们既要破解长期存在的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可能要应对不少从未经历、 难以预测的问题, 存量矛盾和新增风险相互叠加, 工作的复杂程度、 艰巨程度绝不亚于过去。
在新征程上解决一系列尖锐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推动高质量发展, 必须推动新发展理念在更深更广层面落细落实。
比如, 破解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 问题, 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完整、 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使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发展协同发力、 形成合力, 不畸轻畸重, 不以偏概全, 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如期实现“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 标和 2035 年远景目标。
三、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 必须完整、 准确、 全面理解和贯彻。
”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 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具有很强的战略性、 纲领性、 引领
性。
只有完整、 准确、 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 和‘魂’ 。
”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发展为了 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共同富裕方向, 付出艰苦努力, 不断改善民生, 取得辉煌发展成就。
“人民有所呼、 改革有所应” 的全面深化改革、 较短时间实现超大规模人口 脱贫的中国奇迹、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系 列事关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民生建设成就, 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最生动的写照。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归根到底是为了 不断满足人...
篇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心得体会2020 年 11 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这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2021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新的经典篇章,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和厉行法治、奉法强国的坚定意志,为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法治中国阔步向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引领“中国之治”不断谱写新篇章的壮阔进程中,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马克思
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磅礴实践伟力。
人民法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就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实施体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
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保障。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是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力量。必须始终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抓住法治体系建设这个总抓手,围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一)牢牢把握正 确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人民法院要始终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矢志不渝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重大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旗帜鲜明抵制
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影响,不断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成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优势。在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上持续用力,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蕴含的鲜明政治导向、真挚为民情怀、深远战略思维,做到学思悟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牢牢坚持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无论司法理念、司法政策,还是司法裁判、司法改革,都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都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自觉把坚持党的领导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结合起来,把讲政治和讲法律统一起来,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谋划和推动司法工作,确保党的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二)
始终牢记 “ 国之大者 ” ,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法院要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依法履职,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
安居乐业。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手段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水平,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善意文明司法,落实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恢复发展,精准服务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完善数据产权、数据隐私等司法保护规则,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权益,促进平台经济、数字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强化市场主体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依法惩治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依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
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强调要“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人民法院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悟透“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基本问题,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新型毒品犯罪、“阴阳合同”逃税等违法犯罪加大惩治力度,积极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生活安全问题,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坚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个个“小案件”讲好“大道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更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巩固提升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和人民法庭建设成果,加强矛盾源头预防化解,方便群众公正、高效、实质性地化解矛盾纠纷,更好定分止争,实现公平正义。不断提高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善于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问题,合理平衡好不同利益、不同诉求,更好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
二、加快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离不开立法、执法、司法机关自身的改革创新和队伍建设。人民法院必须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智慧法院建设、锻造过硬法院队伍,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更好提升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效能。
(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坚持原则、把握底线,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扭住影响公平正义实现的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努力在形成更加系统完备、成熟定型的审判制度规则体系上取得更大成效,在推动现代科技从工具性运用向更深层次规则治理和制度构建上取得更大成效,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加快构建权责清晰、权责统一、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司法责任体系。完善明责、履责、督责、考责、追责的制度体系,压实政治责任、审判责任、监督管理责任和保障责任,真正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失职必问责、滥权必追责。推进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让中级、基层法院更加专注于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推动具
有普遍法律适用指导意义、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交由较高层级法院审理,促进法律适用标准统一。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正确实施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推进行政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推动强制执行法立法等工作,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完善集约、集成、在线、融合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诉讼与非诉讼机制衔接,充分发挥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和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作用,提升解纷效能和服务品质,让司法为民的中国品牌成色更足。
(二)
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巩固提升智慧法院和互联网司法建设成果,以司法数据中台、智慧法院大脑、在线法院建设等为牵引,推动技术运用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应用场景,提升存固证据、在线审判、智能辅助、卷宗管理等方面应用效能和规范程度,为群众诉讼和法官办案提供智能化、一体化、协同化服务。全面落实在线诉讼规则、在线调解规则和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深化在线诉讼模式和规则创新,发挥互联网法院在确立规则、完善制度、数字治理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努力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
(三)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努力锻造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法院铁军。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在全国法院常态化开展“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专题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筑牢政治忠诚。按照“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要求抓好人才建设,健全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干警在新时代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深化英模教育,深入学习邹碧华、周春梅、杨军等法院系统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干警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巩固深化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以廉洁司法保证公正司法。深刻吸取法院系统反面典型教训,坚决清除“两面人”、“两面派”,着力净化政治生态。持之以恒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引导广大法院干警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履职尽责、建功立业。
三、服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运用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涉外领域立法,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要把拓展执法司法合作纳入双边多边关系建设的重要议题,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既包括建设完备的国内法律规范体系,也包括履行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公约、条约和协定,全面加强涉外执法司法工作。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保护我国海外利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都对法院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人民法院必须服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司法应对,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一)切实提升涉外司法质效。坚定不移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服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恪守条约义务,尊重国际惯例,准确适用准据法,保护平等竞争。完善服务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司法政策,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涉外审判机制,加快推进国际商事法庭实质化运行,健全一站式国际
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努力建设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新高地。完善海事审判体系,加快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二)
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暴恐、毒品、网络、...
篇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
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系列创意互动特稿《这十年》观后心得近期,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创意互动特稿《这十年》,一路走来,“绣花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工作方法,曾在多个领域多个场合都提到这一“关键词”和“高频词”。党课作为党员干部接受新知识、领悟新思想、提高新觉悟的“必修课”,唯有下足“绣花功”,才能有“颜值”、有“内涵”、有“营养”。
下好构图“先手棋”。绣花,始于构图,优质的绣花作品需从一幅构思精巧的“绣图”开始,只有“按图绣花”,才能避免杂乱无章。同样,党课也应下好构图“先手棋”,以“构图在胸”做好内容精细筹划。党课姓“党”,这幅“绣图”就要有党味,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政治为引领,突出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灌输“新思想”、传递“新理念”。要让内容有“土”味,结合“身边榜样”,增强感染力,让党课内容不仅“高端大气”,更是“有血有肉”,将传统的“理论填鸭”变为内心的“情感共鸣”。要注重“看人下碟”“看苗选题”,根据“所缺”有针对性地“进补”,针对乡村振兴举措、产业转型升级、基层群众工作等重点工作,打造精准“定制化”党课。
打好行针“组合拳”。绣花,成于行针,飞针走线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只有针法、技法相互协调,才能绣出一幅精美图案。“手中千根线,根根不能乱”,党课如同像绣花一样需要精准采用多种“手法”,才能焕发活力。要创新党课载体,让党课“生动”,在“常规课堂”基础上,用好本地“鲜活教材”“红色基地”,开发网络“微阵地”,多用“接地气”的方式讲解,少一些“冠冕堂皇”“不切实际”的空话,多一些“实实在在”“浅显易懂”的真话,做好党课教育“大文章”。要撕下“说教面具”,积极打造开设“互动型”“体验式”创意课堂,改变过去“我讲你听”单一模式,探索“一人讲,多人参与”“精准滴灌”等多元方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党课内容,将科学理论这把“金钥匙”真正交到党员手中,使党课内容入脑入心。
把握整饰“关键招”。绣花,定于整饰,绣完一幅图,还要做好“回头看”,善于补针才能做到画龙点睛。党课也应树立问题导向,不遮遮掩掩、不避重就轻,通过“回头看”和“事后思”,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提升党课质量。要善于“复盘”,注重从“授课人”“听课人”双方获取意见反馈,读好“有字”“无字”之书,同时结合“他山之石”,对标补短、查缺补漏、反复打磨,总结出一套有特色的亮点做法。要注重“实效”,发挥党课“对症下药”作用,既要扫“尘除秽”,又要清“思想尘”,更要围绕发展重点和难
点,总结出“干货”“硬货”,从而将所听所学用以实践中,疏通堵点、消除痛点、攻克难点,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进,切实将党课的教育引导作用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动能。
绣花看似简单,但对绣花人的决心、恒心、耐心要求甚高。同理,党课是一项时学时新的工作,不能“烧三把火”“砍三板斧”了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日复一日地抓、年复一年地管,下足下实“绣花功”。
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系列创意互动特稿《这十年》观后心得
近日,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创意互动特稿《这十年》。其中,习近平同志心中最牵挂、谈的最多的就是人民群众。在各种场合多次指出,乡亲们吃穿不愁后,要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我将无
我,不负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这十年”中感悟习近平同志的“赤子情怀”,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从“以人民为中心”中感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40 多年来,无论是从梁家河、正定、宁德,还是从陕北农村大队支部书记到掌舵“中国号”巨轮,习近平同志的足迹遍布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翻山越岭、风雪兼程,博大的为民情怀始终未变。从七年知青岁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他多次动情地说:“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党员干部要从“这十年”中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常去基层一线走一走,常到困难群众家里坐一坐,常同群众聊一聊,做到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筑牢为民情怀。
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感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人民立场。习近平同志经常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
立场,牢记习近平同志的殷殷嘱托,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新的长征路上,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让人民安心、放心、舒心,赢得民心。
从“人民的勤务员”中感悟“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
初心使命。“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同志最坚定的誓言。40 多年前,他从梁家河大队到四川学习办沼气,为的是解决村民做饭、照明的困难。时光流转,这位“人民的勤务员”一直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记挂民生冷暖。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工作就要抓住什么,是习近平同志常说常想常为的,而这些涉及群众医疗、教育、就业、户籍方面的一桩桩“小事”,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中都有相应的体现、都有相应的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员干部要像习近平同志那样忠实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时时叩问初心,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挑重担”,敢于啃“硬骨头”,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豪情壮志,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在此,借用习近平同志《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的诗句勉励广大党员干部:“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系列创意互动特稿《这十年》观后心得
近日,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创意互动特稿《这十年》,重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从 2012 年到 2022 年的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水平,需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十分必要、至关重要的“利器”。继往开来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学好用好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利器”,以手握利器之姿、无坚不摧之志,矢志实现千秋伟业之向、伟大复兴之梦。
“利器”源于淬炼,以“群众意见”为标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
的最大底气。从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登上历史舞台,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笃行不怠,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辜负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对党忠诚的忠心、对人民赤诚的真心,加强党性修养,以“群众满意”为卡尺和戒尺,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对于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取得成效、是否满意的检验和评判。
“利器”用于锤炼,以“绣花功夫”为淬火。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领域多个场合提到“绣花”功夫,总书记讲的“绣花”,是精准施策的工作标准和科学态度。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创新发展理念,“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协调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开放发展理念,到不断把“蛋糕”做大、分好的共享发展理念。十年来,我们秉持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精准标准和态度,以“绣花”的“慢”功夫、“精”功力,“绣”出了“快”发展、“强”成品。万里河山,一幅幅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城市发展、品质品牌的锦绣画卷徐徐展开。新征程,我们要深入人民群众中了解民情民意,
要脚沾泥土、走街串巷,真调研、查真情,了解群众极难愁盼的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利器”向于凝炼,以“钉钉子精神”为矩。钉钉子精神,是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下团组”时提及次数最多的精神之一。钉钉子精神我们工作中重要的方法论,不管是在政治经济生活,还是思想作风建设,都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只有持之以恒的往下“扎”,才能赢得久久而得“功”。千秋伟业国祚绵长,百姓事无小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增强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精神,保持坚持不懈的韧劲,持之以恒作好民生工作,作好每一件事、一抓到底,一件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三牛精神,保持吃苦耐劳的干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我们要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用好“利器”,并不断磨锋手中的“利器”,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篇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
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三篇 第一篇肩负新使命,承载新期盼。11 月 23 至 26 日,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南昌隆重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咬定“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
经过对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进行了认真传达学习,我启发很大。
一、深刻揣摩,领会内涵。工作报告紧扣全省社会发展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工作报告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制度体系建设、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方面等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一个思想性、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报告。
二、立足岗位,开拓创新。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善于科学统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冷静地理顺工作思路,把握好工作的层次关系,认真做灭火消
防工作。要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关注民生、了解民意。
三、团结协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以坚持以人为本,以平等、尊重、理解、宽容搭建同事交际平台,以诚待人,讲诚信,公道正派,秉公办事,与同事们团结协助,构建和谐办公氛围。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作风,把思想统一到落实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上,坚定信心、认真履职,爱岗敬业、公正廉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人民公仆。
第二篇
11 月 26 日,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闭幕大会上,与会代表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江西省第十四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掌声代表着对报告的高度评价,代表着对十四届省委工作的高度认可,代表着对未来蓝图的高度赞同。大家一致认为,报告站位高远、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总结成绩实事求是、鼓舞人心,谋划发展定位精准、目标高远,部署工作务实创新、重点突出,对标中央精神,
符合时代要求,切合江西实际,顺应群众期盼,是指导江西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
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宏伟蓝图。提出全面建设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千方百计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标准生态、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推进高水平党建,努力实现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社会治理、一流的发展态势和成效。
这个奋斗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视野宽、谋划深,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现代化江西、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江西等重大问题,为江西发展立起了可望可及的新标杆,充分体现了直面新要求、回应新期待的担当,彰显了自我加压、勇攀高峰的气魄。
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报告进行系统部署。强调要以创新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团结海内外赣鄱儿女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携手前进。
报告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最根本的就是在于紧密结
合江西实际,既讲政治,又接地气。大家表示,报告把脉定向,回答时代命题,指导我们奋力建设什么样的江西;鞭辟入里,聚焦时代主题,指引我们怎么样建设好江西,既是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定不移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动员令,又是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精彩华章的路线图,必将凝聚起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磅礴力量。
“让人民群众收入更多,腰包更鼓”“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更省钱”“让‘夕阳’更红、‘朝阳’更艳”“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报告中一段段民生新论述直抵人心坎上,一条条民生新举措让人倍感温暖。
这是一个充满温度、满载情怀的民生报告,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人民立场,聚焦民生需求,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全省人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报告旗帜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夯实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切实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地方。
报告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对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进行部署,必将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想事、干事、成事,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昂首奋进新征程,接续奋斗再出发。我们相信,这个凝聚着全省 230 多万党员和 4500 多万赣鄱儿女智慧和心血的报告,必将激励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伟大胜利。
第三篇
前进路上,总有催人奋进的使命,承载着时代前进的光荣与梦想,昭示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为江西未来五年的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嘹亮号角。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决扛起历史使命,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
深刻认识江西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逻辑起点。过去五年,经过4500 多万赣鄱儿女的共同努力,全省经济发展实现量质双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高、政治生态积极向上向好,胜利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发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基本省情。面向未来,我们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正处于优势叠加的红利释放期,还处于动能升级的转型关键期。今后五年是乘势而上的五年,也是厚积薄发的五年,时与势在我,危与机并存。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全面了解所处阶段,才能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开好局、起好步。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通过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系统梳理了做好江西工作“必须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等五条宝贵经验启示,深刻阐明了事关江西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保障。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立足大局、把握大势,从江西实际出发,确立了“五个高”的立体布局和“五个一流”的价值标准,提出了今后五年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的奋斗目标,以及工作原则、重要举措等,具有很
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前瞻性、实践性,必将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磅礴力量,必将引领我们在新征程上赢得新的胜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是历史交给我们的“接力棒”,是我们必须完成好的光荣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并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等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大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深刻领悟大会的主题内容,全面把握江西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咬定“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勇当新征程的奋进者、搏击者、攀登者,脚踏实地把气势非凡的宏伟蓝图变成气象万千的生动现实。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江西迎来了呼唤梦想也必将实现梦想的伟大时代,开启了传承历史也必将开辟历史的壮阔征程。让我们披荆斩棘再出发,砥砺奋斗向前进,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发言11 月 8 日至 11 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是在全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领会和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标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加快推动全县“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会总结了百年奋斗历程“四方面伟大成就”、百年奋斗带来的“四方面改变”、总结成就经验“三方面意义”、回答了“两个重要问题”、新的赶考路新的答卷,特别是总结
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10 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扎实的学习领会贯彻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可以说能否贯彻落实好六中全会精神,事关未来 5年、15 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作为全县的“关键少数”,我们要着力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政治方向的指南针作用,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涵养形成优良党风政风,激发全县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奋力开创全县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三、牢记为民宗旨,厚植为民情怀。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心头,努力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加快补齐教
育、医疗卫生、养老、城乡基础设施等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把握历史主动,担好发展之责。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总结了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等 10 多项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一县的“班长”,更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好高质量发展文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伸提升产业链,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着力扶引大项目、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加快构建富有 xx 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下最大力气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人居环境建得更好,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发展。
篇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
3 篇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个专题《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收入了《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文。强调要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这六个字可谓家喻户晓,就连小学生都可能脱口而出,但这六个字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我们又知道多少呢?要走好全面依法治国的“长征路”,就必须弄清楚“谁人来走”“路有多宽”“路有多长”的问题。
走好法治“长征路”,试问谁人来走?每一个人。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人人崇法、守法,法治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法治“长征路”也就需要每一个人来走。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等国家权力机关担负着“科学立法”的职责,公安等行政部门担负着“严格执法”的职责,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担负着“公正司法”的职责,中国公民及来华人员担负着“全民守法”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要坚守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行使好手中的权利,履行好法治的义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从而才能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依法治国“大格局”。
走好法治“长征路”,试问路有多宽?放眼无边。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论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的运作以及社
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都要依照法律进行,不允许有任何游离在法律之外的人和事。并且要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此处的法便涉及到宪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程序法等百余种法律,大至生死、小至鸡毛蒜皮都离不开法律。这就是法治“长征路”的宽度,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接触的或是经历的也只是它的冰山一角,要走好这条法治“长征路”,还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争做知法、懂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走好法治“长征路”,试问路有多长?心间距离。法治是一个时代文明的象征,全面依法治国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次行动,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治国方略。走好法治“长征路”既要有“披荆斩棘”的能力,也要有“刮毒疗伤”的勇气,要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法治也是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法治“长征路”的长短取决人民对法治意义认识的深浅,认识到位距离就“短”,认识不足距离就“长”。关键在于“人心”。走好法治“长征路”,还需要不断拉近人与人心间的距离,才能更快建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11 月 16 日出版的第 22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 面对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矛盾风险挑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地位更加突出,意义更加重大。
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保证。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对于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和社会治理效能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领导,才能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良好的治理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坚持夯实依法治国的制度根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领域。事实证明,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要夯实依法治国的制度根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探索和实施群防群治、共创平安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发展,构建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立体工作格局。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进程,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
坚持加强依法治国的队伍建设。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强大的队伍作保障。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强化法治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要
坚持带头尊法,维护法律法规的崇高地位;带头学法,切实学懂弄通学以致用;带头守法,坚决不碰法律红线,不打法律“擦边球”;带头用法,拿起法律武器为人民群众维护权益、谋取利益。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司法行政和执治队伍,以秉公用权、公正执法、依法行政,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更好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发挥依法治国的群众力量。法治中国的宏伟画卷,需要全体公民共同绘就。要在全社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入脑入心,让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充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权利,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2020 年 12 月 16 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出版发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真抓实干,用全面依法治国的“脚步”走好理想信念、联系群众和工作作风的治理“上坡路”。
走好理想信念“上坡路”,筑牢思想“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党员干部要树立全面依法治国理念,首先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正人者先正己,律人者先律己。”要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思想灵魂,增强纪律、法治、政德及责任意识,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以身许党、许国、许民,做尊法守法的表率,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走好联系群众“上坡路”,甘当普法“孺子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长期执政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中国已进入法治新时代,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至上”执政理念,深刻领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做尊法、学法、守法和用法的模范。积极广泛普法,让法治走到群众身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充分让群众感受权益得到法律保护、明白要遵守的法规和履行的义务,让法治观念在群众心里开花结果。
走好工作作风“上坡路”,担当实干“树清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党员干部时刻树立法治观念,心中常悬法律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绝对不能有“越红线、试边缘、打擦边球”的思想。始终保持清廉的政治本色,淬炼党性素养,严格自身作风,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为民担当实干。践行清风廉政的“公仆”情怀,做到依法依规办事,习惯在监督下和阳光下办公用权,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检视,以刮骨疗毒的决心认真整改,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推荐访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读后感 读后感 思想 发展
上一篇: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5篇
下一篇:2022年干部个人思想汇报6篇